歷年活動資訊
首頁 > 關於校友會 > 校友會公告
發佈時間:2025-10-28 19:16:14 瀏覽數:12
【校友中醫師健康專欄】睡眠障礙失眠症

一、定義


  失眠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,主要表現為難以入睡、睡眠常中斷、睡睡醒醒,或過早醒來無法再次入睡。此情況通常會導致白天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緒波動等,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與日常功能。


  當睡眠困難每週至少發生三次,持續三個月以上,且對日間功能造成明顯影響,即可診斷為慢性失眠症。


二、成因


  失眠的成因多樣,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:


  1.心理因素:壓力、焦慮、憂鬱等心理狀況是常見的原因。


  2.生理因素:如疼痛、呼吸中止症、胃食道逆流等疾病。


  3.生活習慣:不規律的作息時間、過度依賴咖啡茶葉、使用電子產品等。


  4.環境因素:噪音、光線刺激、睡眠環境不適。


  5.藥物影響:某些藥物可能導致睡眠障礙,例如含有興奮劑成分的藥品。


三、症狀


  失眠症的主要症狀包括:


  1.難以入睡(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)。


  2.半夜常醒或容易驚醒。


  3.過早醒來且無法再次入睡。


  4.睡眠品質差,即使睡足時間仍感疲倦。


  5.睡眠時一直作夢。


  6.白天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減退。


  7.情緒低落或焦躁。


四、治療方式


  失眠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非藥物與藥物兩大類:


  1、非藥物治療


   A. 認知行為治療:被認為是治療失眠最有效的非藥物方式,透過調整思維與行為來改善睡眠習慣。


   B. 睡眠衛生教育:如固定作息、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、避免白天小睡等。


   C. 放鬆訓練:深呼吸、冥想、漸進式肌肉放鬆等技巧可幫助放鬆身心。


  2、藥物治療


  當非藥物治療無效時,醫師可能會開立短期的助眠藥物,如:


   A. 中樞神經抑制劑藥物,具有鎮靜、抗焦慮、抗癲癇和助眠等作用,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依賴、戒斷症候群以及記憶力減退、思維受損等副作用。


   B. 新型的鎮靜安眠藥物,主要用於治療失眠,作用類似於中樞神經抑制劑藥物,但有「快速起效、後遺效應較輕、不易成癮」等優點。


   C. 抗組胺藥或褪黑激素。


  使用藥物時應遵醫囑,避免長期依賴或自行增減劑量。


五、結語


  失眠症雖然常見,但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身心健康惡化。透過調整生活習慣、學習壓力管理技巧、接受專業治療,大多數人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品質,重拾良好的作息與生活品質。
 
  中醫對失眠的觀點:


  1、 (靈樞・大惑論):夫衛氣者,晝日常行於陽,夜行於陰,故陽氣盡則臥,陰氣盡則寤。


  2、 (靈樞・邪客): 黃帝問於伯高曰:夫邪氣之客人也,或令人目不瞑,不臥出者,何氣使然?


  伯高曰:衛氣者,出其悍氣之剽疾,而先行於四末,分肉皮膚之間,而不休者也。晝日行於陽,夜行於陰,常從足少陰之分間,行於五臟六腑。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,則衛氣獨衛其外,行於陽不得入於陰。行於陽則陽氣盛,陽氣盛則陽蹺陷,不得入於陰,陰虛,故目不瞑。


  失眠在中醫又稱不寐,造成失眠原因非常多,或因心理或因生理。


  總體來說是陰陽不相交所造成的臟腑氣血混亂,心神失養。


  或陽氣過亢,陰不制陽,或陰血虧虛,陽不入陰。


  都會讓心神不安定,進而造成目不暝。


病例:女性60歲


主訴:失眠已2-3年,吃安眠藥也常常不能睡,整天口乾舌燥很明顯,一天喝3000cc以上的水還是口渴,眼白常出血,舌頭麻痛,唇發紅,胃酸逆流。


診斷:


  舌診:舌赤紅中間微裂紋輕微齒痕紅星點  微白苔


  脈診:滑脈明顯兼夾弦脈


  處方:麻子仁丸  紫蘇  淫羊藿  川芎  生地黃  知母  玉竹  夜交藤  炙甘草  沙蔘 
當歸  女貞子  

  治則:由舌脈可以看出,此病患是長期的血虛火旺兼有氣虛及外感,故以清熱補血為主,補氣,外感為輔。


  患者吃了1-2個月,安眠藥減量後也能睡,能很快入睡,約睡5-6小時,口乾舌燥明顯改善,不用像之前喝3-4000cc的水還是渴,舌頭麻痛也不見了。唇跟舌赤紅顏色較退。


  失眠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症狀,造成失眠的成因很多,安眠藥,鎮靜劑只能壓標,還有成癮性的問題。


   這個患者失眠的問題很明顯的就是長期的陽氣過亢,陰血不足,兼輕微的外感,所以一方面清掉過旺的火氣,一方面補不足的陰血,使陰能制陽,陽能入陰,神經系統晚上不亢奮,自然能入睡,只想用藥物去壓神經的亢進,到頭來,只是越吃越重而已。




相關連結:http://pr.sju.edu.tw/campusnews/alu/202510-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