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時間:2024-04-25 09:24:56 瀏覽數:409
【校友中醫師專欄】隔壁老王的碎唸~膝關節保養(一)外篇:動力篇
近日玉如秘書敲碗,說咱校友會裏有很多體育性社團,⼤家又很「年輕」,所以蠻需要膝蓋保養的⽅式⋯⋯,玉如說是幫大家問的喔⋯⋯
我們由側面來看⼤腿:前方是股四頭肌,往下合成筋膜與肌腱,經過髕骨(伸直放鬆的姿勢,膝蓋前方有⼀塊骨頭可以被撥動。如果放鬆的情況下撥不動,就要找醫⽣啦)然後連在脛骨前⽅。
後面是股二頭肌,聽名字,似乎比前面四頭肌少兩條,好像比較弱,其實不然,股四頭肌其實比二頭肌小而薄。(就好像四個小學⽣跟兩個「館長」的概念⼀樣⋯⋯)
其次,後方股二頭肌上連臀⼤肌等肌群,⼀直上到脊椎兩旁的豎脊肌、多裂肌等等。下連⼩腿腓腸肌、比⽬魚肌。換句話說,整體的肌群形成⼀條極有效能的動力鏈。
那麼前面的股四頭肌呢?下方直接就是髕骨,上方則連到鼠蹊部(⋯⋯當然有的還連到腹部脂肪⋯⋯不好說,不好說⋯)。所以在動力輸出並無法順利到腳上。
說了那麼多,重點就是不管爬山、爬樓梯,走路跑步,真正的動力來源要用「後背-臀-⼤腿後方」一整個系統,不僅省力有效率,還可以保護膝蓋。但往往我們都會被眼睛所見而影響,直覺用⼤腿前方肌群運動,那膝蓋就會承受很大的壓⼒,進而增加膝蓋受傷或是病變的風險。
我們可以由職業運動選手的體態(曲線)上證明這點。他們也都是利用這條動力鏈完成動能輸出,由於訓練的影響下,身體的結構也是⾃然呈現這條動力鏈的肌群,⽽大腿前方的四頭肌是為輔助性動力傳導,肌群是不會大過⼤腿後方的,否則在場上的表現會大打折扣。因此,不管是⽥徑、⾺拉松、⾃由⾞、球類、⽔上運動⋯⋯,甚⾄⾼⼭協作、專業救難⼈員⋯,這些選手及人員的體態都是大腿後方較前方發達。
「老王,你怎麼都貼女⽣的啊?」
「女生的曲線才優美啊,不會影響各位老爺的求生意願啊」、「老王亂講,你有性別歧視喔⋯」
「真的啦,不信,就讓你看清楚⋯」
「哇靠,黑⋯⋯」
「沒辦法,場上高手級的幾乎都是黑人⋯⋯有男人味齁⋯⋯」
其實本來要放衝浪選⼿、沙灘排球選手等等的照片(女子組的喔⋯⋯),但怕影響各位老爺家庭和諧,只好犧牲電子報的點閱率啦⋯⋯,如果各位老爺想自行查證,記得要記好選手背號,免得夫人考試啊⋯⋯
相關連結:
http://pr.sju.edu.tw/campusnews/alu/202404-2.html